top of page
作家相片Julia

“到底要说什么这个人才会明白” – 从家装改造聊起

一位室内设计师被请去为一家人做家装改造。他了解到这家89岁的老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已经不认识除了女儿外的其他家人了。老奶奶经常在家人没看住时往外跑,女婿、外孙找到她时她不认得他们,会用拐杖打他们。只有女儿来了才愿意跟着回家。


设计师请一间专业护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护理院院长上门为老奶奶评估,指导家庭护理的方案。一家人正围着说话,坐在一旁的老奶奶失手摔碎了一个玻璃杯。大家上前打扫碎玻璃,奶奶似乎有些害怕,不停说 “不是我。我不知道杯子是怎么碎的。”


这时院长走到奶奶身边蹲下来,温柔平缓地对她说话。奶奶马上平静了下来。奇妙的是,这位院长不会说中文,翻译也没来得及翻译。家人说,其实奶奶脑功能退化,即使家人说的话她很多都听不懂也无法交流。而有语言障碍的护理院院长看上去却和奶奶沟通得很顺利。


这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究竟靠的是什么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很显然,护理院院长用的是什么词语和句子,对老奶奶是毫无意义的。而让奶奶从做错了事的担心到复归平静的,是她感受到有个人蹲下来,降到和她一样的高度(也许这让她感受到了陪伴?平等?尊重?),和那份从轻柔的语音语调里透露出来的关爱和温暖。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可能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可以感受到你的语气和语速。” 院长说。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周旋的我们,很多时候说话言不由衷。有时心里已翻江倒海,嘴上却还维持着客气,希望向外界展现稳定和友善的一面。


其实,无论口头上怎样表达,我们的内在能量(如平静、喜悦、愤怒、悲伤、焦虑、恐惧等)会通过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等真实地传递给他人。同时,我们也能感知并响应他人的内在能量。


对我来说,所谓的人际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这般的能量交换。


与人沟通的关键并不在具体说什么,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在能量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内在能量状态会让他人更愿意和我们接近,更可能和我们有心与心的交流?

 

继续说回室内设计师的故事。这位设计师在详细了解了老奶奶和每位家人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后得知家人最大的两个担心。


一是担心奶奶在家人忙家务时往外跑,看不住(奶奶会用斧子砸锁,把追踪器扯掉等等)。二是怕她进厨房,因为里面有刀具。


设计师的解决方案:


把厨房门和大门朝向起居室的那面刷成与附近墙体相同的颜色,使得这两扇门不那么显眼,降低存在感。并调高厨房门把手的位置,使其不易被奶奶看到。


安装感应报警系统,奶奶独自出门时会有提示。厨房的墙面上设置单向玻璃小窗,让家人在忙碌做饭时可以看到独自出门的奶奶。


安装了智能照明系统,如果奶奶半夜醒来下床,夜灯会自动亮起,然后在去卫生间的一路上夜灯渐次亮起,为她指引方向。


为天井覆盖玻璃顶棚,种上许多植物,让奶奶不出家门就能接触到大自然。


同时,参考护理阿尔茨海默症的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为家里增添了猫,一来与动物交流有助保持大脑活跃,二来给宠物喂食,让奶奶有自己动手的充实感,更使用了残存技能。

……


我赞叹不已。


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很多细节已超越了室内设计师的常规职责)里,我都仿佛听到:“我看到了你的痛苦。你辛苦了!”


我猜奶奶的感受是:待在家里好闷啊,我想出去看看!

我猜奶奶的需要是:新鲜?充实感?

我猜家人的感受是:好辛苦啊,我担心一不留神就出意外。

我猜家人的需要是:安心?轻松?安全感?


这些感受和需要,都在设计师的一个个细节里被回应了。


这个深深的看见和回应,就是同理心。是尽管人生经历不同,但愿意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处境,感受对方的感受,看到对方的需要。


每一次被这样深深地看见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的心感到轻松,安全,温暖,如沐春风。对于那个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来深入理解我们的人,我们有更多的可能对他/她有好感,或减少反感/降低敌意(如果彼此之间已经有摩擦或冲突)。这份让人感觉放松、安全、温暖的好感,和降低的反感/敌意,则为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修复已受损的关系铺好了基石。


这就是同理心的力量。

 

延伸阅读


与自己的内心深度相连,

才可能与他人连接


0 則留言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