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友问:“Julia可以多写一些生活中和孩子的交流对话吗?我经常提醒自己和孩子对话前先心里问一下自己,我的意图是什么?是想和孩子建立心与心的连结吗?然而真实的对话经常被卡住,看到Julia和孩子的对话可以启发我更多的觉察,谢谢”
“人生能有几个十二年”
儿子过完12岁生日那天,上床时却显得郁郁寡欢。我去和他道晚安,却看到他眼里的泪。他说:“12年,12年就这样过去了!人生能有几个12年?!”
我心中有柔软的地方被击中,鼻子发酸。亲爱的儿子,你是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吗?我满心感慨,因为我在你这个年纪好像还很懵懂,没有这样问过自己。而你在这个年纪就开始这样的思考,我既有欣慰和喜悦,更多的是心疼。因为这样的问题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去探索,而那探索的过程很多时候会是迷茫和痛苦的。看见并拥抱所有我自己的感受,我现在心中逐渐放松,有空间来感受你的感受。亲爱的孩子,你是不是感到伤心,迷茫,还是无助?你是否希望此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你是否希望能看到生命的意义所在?
我轻轻抚着他的背:你的意思是不是,生命太短暂了?
儿子(流泪):我都还什么都没有做,12年就没有了!
我:要是日子能再慢一些,让你有时间做想要的事,就好了!
儿子:是的!可是我也不知道我想要做什么。
我: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但时间就这样过得这么快,所以会难过,或许还觉得迷茫和无助吧?
…
那晚我就这样陪伴着他的感受和需要,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不再流泪,最后沉沉睡去。
数年前被亲子关系的冲突推着开始学习沟通之道,我渐渐意识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实质是与自己的关系问题。随着眼前的道路越来越清晰和宽敞,我不再怀疑:学习为人父母之道,其实是让我们自己重新做一次真正的孩子,去重新养育自己的机会。
我们回应他人的方式,就是一面镜子。我们怎样回应他人,指向的是我们的内在是怎样与自己互动的。
当儿子说“人生能有几个12年”,从我们脱口而出的话(或者我们的内在最初泛起的声音)里能听到我们的心声。
我自己对生命的意义是怎样感受的?我的伤感,我的恐惧,我的迷茫,我的无助,我的绝望,是如何被我自己回应的?
这决定了我对他人的反应。
如果我脱口而出的是“你想太多了!”,这可能意味着我在内心评判我自己。
如果我脱口而出的是“才多大的小屁孩,你一思考世界都会发笑” ,这可能意味着我在内心嘲弄/讽刺我自己。
如果我脱口而出的是“别想了,早点睡吧” ,这可能意味着我在内心逃避这个话题,其实是自己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如果我脱口而出的是 “你不是过得好好的吗?作为12岁的小孩已经过得比我小时候充实多了。我那个时候… (开始长篇大论)",这可能意味着我在内心说教我自己。
...
我是否能继续以宁静包容的气息承接他那个当下的情感,完全取决于我是否能宁静地抱持我自己内在所有的情感。
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初,我们通常会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有时用大笑,用欢呼,也有时用哭泣,用尖叫,用怒吼,用捶打,用跺脚 … 作为小孩,我们渴望有人能蹲下身来,慈爱地注视着我们,温暖地倾听,贴心地呵护…
但有时候,这个小孩从外界(家庭,学校,社会)收到的回应是忽略,说教,责备,嘲讽,呵斥,怒吼,甚至肢体暴力。为了与身边的成人保持连接让自己得以生存,这个小孩渐渐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感受,而只对外界(家庭,学校,职场,社会)表达受欢迎和被认可的感受。我们痛恨这些回应的方式(忽略,说教,责备,呵斥,怒吼,甚至肢体暴力),却在长大之后从自己的“脱口而出”里发现,我们可能也变得这样去回应他人了(或者,大多数的我们至今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与他人的冲突,来源于我们内在的冲突。
当我评判儿子自私,懒惰,不合群,其实指向我深藏心底的对自己的评判。
当那句“我会坐牢吗”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指向的是我对死亡和那些终将到来的分离的恐惧。
我无法容忍他人身上的某些特质,正因为我无法接受自己的某些相似或相同的特质。
而我这些深藏心底的(和更多至今还没有被意识到的、潜意识里无法面对的)对自己的评判,苛责,嘲讽,说教,逃避... 给我的内心小孩带来失落,挫败,愤怒,恐惧,悲伤,无助... 让我和我的内心小孩断开了连接。
这些内在的冲突就在每天的日常中悄无声息地上演。一次又一次。
无数次,我从与儿子的冲突里,瞥见那个愤怒的自己,那个挫败的自己,那个焦虑的自己,那个惶惑的自己,那个不知所措的自己…
又有无数次,我从自己的“脱口而出” (或头脑中第一时间听到的声音)里,听见那个正在评判/嘲讽/说教/责备我的内心小孩的我自己...
我明白,她们都是在我生命的某个时刻压抑内心感受,从而与真正的我断开了连接的内心小孩们。她们的出现,都只是渴望被我看见。经年之后,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看见她们。于是我深心地拥抱她们,给她们一个久违的看见。
这时,我听到了她们的叹息。我感受到了她们的眼泪。我仿佛听到她们对我说 ”我等你很久了... 终于等来了你。谢谢你终于看见了我。“ 有时会让我泪流满面。
每一次我的内心小孩被深心看见和听见,都让我感受到被遗失了的生命力量的回归。而每一次内在生命力量的壮大,让宁静包容地承接他人的情感变得有更大可能。如是,我与周遭人的关系便在这些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另一方面,从我与他人的仍没有解决的冲突中我也看到自己的功课和前行的道路。那就是,从我对他人的评判中持续地去听见和看见自己的内心小孩,与她和解。
养鱼重在养水。养花重在养根。
培育和保养一段人际关系,重在养心。
如果我们渴望与他人(尤其是亲密关系)有温暖和坦诚的互动关系,前提与关键就在于培育与自己内在的关系。
深入连接自己,才能真正连接他人
音频:开口之前系列(一)观察与判断
音频:开口之前系列(二)感受与想法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