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Julia

与青少年沟通系列:怎样说话才能不把天聊死

一位学友问:“Julia可以多写一些生活中和孩子的交流对话吗?我经常提醒自己和孩子对话前先心里问一下自己,我的意图是什么?是想和孩子建立心与心的连结吗?然而真实的对话经常被卡住,看到Julia和孩子的对话可以启发我更多的觉察,谢谢”


那我就来分享几个小故事吧。 

 

历史作业的故事

15岁的儿子在做历史作业。这个作业要求用手工制作一个场景来表现二战中的一个战役。孩子选了英美加等国联合打击德国潜艇,护卫商船顺利通过大西洋的场景。他用一个盒子制作背景,用颜料刷上蓝天白云,和底部的更深颜色的大海,用3D打印一些潜艇,船只和飞机。

 

早饭桌上,和孩子聊起这个作业。

 

孩子:我这个还不算大。别人选择搭伴一起做的场景要比我大5倍。

:还可以选择和别人一起做?(听到自己内心有个声音“那你为什么不选择团队合作”。)

孩子:可以选自己做,或者和别人一起做。我选了自己完成这个项目,因为我是个独行客(笑)。

(注意到内心有个声音说“不合群”,感觉到不安和对他前途的担心。呼吸。很快就和自己的需要连接上了:安全感。呼吸。此刻感到平安。):哦,你喜欢自己一个人做。

孩子:和人合作很麻烦。单是决定要做什么就会花很多时间。

:嗯,大家可能有不同想法,要把那些想法统一起来很不容易。

孩子:就是。还有,多人一起做,最后出来的风格都不一致了。

:你喜欢按自己想法办,自己设计再执行,最后可能就最能接近你想要的成果了。看来能自主做决定对你很重要。

孩子(笑):这样我才能控制结果。

:嗯,要是能控制结果会让人安心。

孩子:很多人用粘土来做潜艇什么的,太麻烦了!我用3D打印,多方便啊!都不用我干活,哈哈!

(脱口而出):可3D打印本该你自己设计,然后打印。你现在就是上网去找个已经设计好的图纸直接打印,是不是太偷懒了?

孩子:那还有人直接从网上买现成的模型呢!

(意识到内心的评判“懒”,再次看到自己的感受:不安,担心。呼吸。再次连接自己对安全感的需要。呼吸。):所以比起那些直接买模型的,你可是花了精力去做的。特别是你设计的这个三层的海底-海面-空中的结构,还有你刷的这个颜料… 我特别喜欢这个大海,看着还有海浪摇动的阴影,好逼真啊!

孩子:哈哈,我没把颜料刷均匀,反而效果更好!

(听到内在的声音“做事不认真“。呼吸。连接自己的感受:不满,不安。连接自己的需要:安全感。呼吸。感受到内在的安宁… 呼吸。现在能感受到孩子的开心了。真心和他一起开心。)

 

在这段对话里,我觉察到自己的内心有:

 

我对他的评判:不合群,偷懒,做事不认真

我的感受:不安,担心

想要的:我希望孩子是合群的,懂得与团队合作,做事认真严谨。如果孩子是合群的,懂得与团队合作,做事认真,我就能相信他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很好的生活。那样,我就会安心,内心宁静,感觉安全。

所以我的需要是:内心宁静,安全感。

 

对于内心宁静和安全感的需要,经常出现在我的内在功课里。我已经反复和它们连接过无数次了。所以这次也比较快速地连接上了自己。

 

如果我对自己的内在感受没有觉知(更不了解感受背后的需要),这段对话可能会是这样的:

 

孩子:别人选择搭伴一起做的场景要比我大5倍。

我:那你为什么不选择团队合作?

(孩子可能不再说话。对话到此结束。)

 

如果他还愿意再说点,

孩子:因为我是个独行客。

我:(开始长篇大论团队合作的好处,和/或不合群的坏处及对前途的影响)

(对话到此结束)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尤其在对独立自主的需要特别强烈的青春期。当被说教时,孩子的心门自然会关闭。类似的情景长期、反复地发生之后,孩子心中会对父母形成一个预期 “每次说点事,你就只会教训我。那我不如什么也不说。“ 情感的疏离(甚至冲突)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悄然形成的。

 

父母又怎样能接的住孩子的话?怎样才能带着觉察去回应,而不是条件发射地反应?

 

从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以来,我一直在平时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练习。越来越意识到,非暴力沟通的学习,读理论貌似都懂,但真要能在生活中实践出来,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


从一开始的“努力坚持”,到后来的慢慢喜欢上并享受练习,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我发现从觉察到自己内在的感受升起,明了这些感受背后的需要,到连接这些需要所指向的生命能量,这个过程变得越来越快。有时只是一个呼吸之间的发生。

也仍然有 “脱口而出”,有“做不到”,有情绪的满溢或猛烈的爆发。每当它们发生过后,我也会给自己留出时间和空间,去深心看到自己满溢出来的初始感受(如愤怒,挫败,害怕等等)和后续的感受(如后悔,遗憾,内疚等等),并再次去连接它们背后的深层需要。

如是,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觉察自己的感受和连接自己的需要越来越变得如呼吸一般自然。也就很自然地,能更敏锐地觉察、容纳和连接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这就是一个练内功的过程,即练习与自己在一起,觉察自己的感受,连接自己的需要。

 

一个基础的练习就是临在练习,让我们的内在保持在宁静、包容的状态。当我们在临在状态时,对他人的感知能力就越强,这就是同理心。这时,我们心中会升起自然的、好奇的、连接他人的心(而不是由头脑告诉自己要开放包容,要表现得有好奇心,要去连接他人)。

 

这份真诚自然的宁静,开放与包容也会被孩子所感知到。也就有更大的可能性让他/她愿意打开自己的心门,让我们走进去。

 

练习觉察,从知道到做到



音频:开口之前系列(一)观察与判断


音频:开口之前系列(二)感受与想法


fern with rain drops

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