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在,冥想与非暴力沟通(附练习)
我喜欢在林间小路上漫步。小路上的风景四季不同,每季都很独特。
冬日的下午又去林间散步。
一推门出来,整个身体瞬间被清冽的空气包裹。开始吸进第一口室外空气,感受到一股凉凉的新鲜气体陆续进入温热的呼吸道,肺部,然后进入每一个细胞。每个细胞都似乎在呼吸和体验这清新冷冽。
行走在白雪皑皑的林间小路上,每踩一脚雪靴底部都与雪摩擦发出咔咔的声音。小溪上有些地方结了薄冰,仍在流动的部分潺潺作响。阳光洒满全身。把两个手掌摊开对着太阳,闭上眼。手掌皮肤马上感到温热,且越来越热 … 手指间感受到清凉的微风穿指而过 … 耳边鸟鸣啾啾,溪水潺潺 …
这一刻,内心无比宁静,还有一种让眼眶湿润甚至泪下的莫名感动。

什么是临在
一位朋友问我,“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第一次感受到临在,是怎样的故事”。我所体验到的临在就是上面那样的瞬间,只是记不得那个第一次了。
可我猜,我们每个人一路走来,这样全身心地、单纯地用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瞬间。每个人都有临在(present)的体验,尤其是在童年。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曾意识到这就是临在,也不知道临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对我而言,当我全身心地、单纯地用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去观察和感受 这个当下,不对任何的感知加以判断(甚至都不必赞叹“太美了”,而只是单纯地享受那个瞬间),我就回到了临在状态。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活在当下”。
我深信,临在状态是人类最自然的状态,是生命固有的底色。
可是生而为人,我们从出生起就开始学习如何对我们所感受到这个世界上的发生加以判断、定义、评价。很多判断、定义和评价,帮助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发展。但同时,那些是非对错的评判也让我们离开了临在状态。一旦当我们判定某个当下的发生是不好的(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在内心有了这个判定),我们的内在便不再安宁,程度不同的愤怒,悲伤,焦虑,困惑,失落,抑郁,绝望 … 便涌上心头。
可以说,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候都不在临在。世间各种情绪纷扰也来源于此。
很喜欢一位朋友对临在状态的比喻:
“当你没有回到临在状态时,就像高速路上坐在一辆没有刹车,没有方向盘,高速往前冲的车里,被情绪带着一路往下冲,都不知道要去哪里。那有多可怕。但当你一旦觉察,回到临在时,你就开始清醒了,手里有了方向盘,脚下有了刹车,你就变得安全,不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回到临在,回归这单纯和宁静的意识状态。冥想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什么是冥想,为什么要冥想
很喜欢克里希那穆提谈冥想的这段话,字字珠玑,耐人寻味。
“我们多数人接受了那些人的权威,
他们说:
‘我们知道怎样冥想,
我们会告诉你一切。’
请注意,我们是在一起审视这整个问题,
什么是冥想,这整个问题,
而不是怎样冥想。
因为如果你问我应该怎样冥想,
那么你就会找到某种冥想的方法体系,
那个‘怎样’暗示着一种方法。
然而,如果你深入探询
什么是冥想以及
为什么人要冥想这些问题,
那么我们就从来不会问怎样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