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回到原點:開⼝前的準備勝過千⾔萬語(附練習)

本⽂版權:© 2017 Jim Manske Peaceworks http://radicalcompassion.com

翻譯:Ruby Yeung 及 池| 24/11/2020


【Julia 的话:本文作者 Jim Manske 是CNVC认证培训师。本文得到 Jim 的授权发表在心空间网站上,在此诚挚感恩文章作者及两位译者对非暴力沟通学习者社区的贡献和帮助。】

 

「在你開⼝以前,先要明⽩⾃⼰想要什麼。」——非暴⼒溝通創辦⼈⾺歇爾.盧森堡 Dr. Marshall Rosenberg

原點(Zero Step)的故事

2000年11⽉認識了⾺歇爾·盧森堡後,我和Jori開始參加位處阿布奎基 【译者注:美國新墨⻄哥州⼈⼝最多的城市 Albuquerque】的非暴⼒溝通練習⼩組。Mel Schneider是⼩組的⼀員,他為⼤家上了⼀節有關「原點」【译者注:原點的英語原⽂為The Zero Step。我們在2018年與 Jim和 Jori討論過不同的中⽂翻譯,最後選定了「原點」】的課。上課時,Mel在⽩板上寫下了數字1⾄4:

1.

2.

3.

4.

然後,他在每個數字後⾯填上了非暴⼒溝通的四個要素:

1. 觀察

2. 感受

3. 需要

4. 請求

他簡要地帶我們重溫了每個要素。他⼤概是這樣說的:「觀察是指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東⻄。感受是指我們留意到的⾝體感覺和情緒。需要指向⼈類共通的核⼼價值,需要有否得到回應會為我們帶來不同感受。請求是具體⾏動,讓我們可以令⽣活更加美好。」

這些內容我已經很熟悉了。我曾聽過⾺歇爾說:「你可以在5分鐘或更短時間內學會非暴⼒溝通的基本要素。」

然後,Mel回到了⽩板前,寫上了數字0 :

0.

1. 觀察

2. 感受

3. 需要

4. 請求

在0的後⾯,他寫了兩個單字:

0. 原點

1. 觀察

2. 感受

3. 需要

4. 請求

我們都被吸引住了,⾝體傾前待他解說。我想:「這是什麼呢?我不記得⾺歇爾的書有這個內容!他也沒有在我們剛參加完的⼯作坊上提到。我很好奇這是什麼。」


Mel解釋,他理解非暴⼒溝通的練習圍繞⼀個基本前設:每個⼈在每⼀次溝通時的⽤意(intention)⼤⼤影響到對話的結果!⽽非暴⼒溝通「餘下的」步驟也離不開這個核⼼。他也提醒我們實踐非暴⼒溝通的時刻,永遠都在當下。


換句話說,當我們與別⼈溝通前,花時間和精⼒明⽩清楚我們的⽤意,會增進我們活出慈悲有愛的機會。在對話以前,我們內⼼所做的選擇會深刻地影響到對話中的每個⼈。當我們帶着想與他⼈連繫的意向去對話時,我們⾃然會回到當下,因為我們渴望的連繫只存在於「此時此地」。


非暴⼒溝通「餘下的」步驟


我漸漸明⽩,非暴⼒溝通「餘下的」步驟其實也是⽀持我們釐清溝通的⽤意,因為每個要素都在邀請我們走進另⼀種意識 — 「對對話的結果保持開放」。與其基於過去或對未來投射的信念和想像去預判每⼀刻,我們倒不如以開放的態度去迎接每⼀刻,相信讓⽣命更美好的新經驗會在當下呈現。


因此,我們在每個時刻可以覺察以下的四個⾯向:


1. 此刻正在發⽣什麼事呢?

2. 此刻我們經驗到哪些感受?

3. 此刻誰需要什麼呢?